Zemax中文网站 > 使用教程 > Zemax中如何设置半视场角为8度 Zemax如何设置倾斜入射
Zemax中如何设置半视场角为8度 Zemax如何设置倾斜入射
发布时间:2025/05/06 10:24:40

在光学系统设计与仿真领域,Zemax 作为行业标杆软件,其功能覆盖从基础参数设置到复杂场景模拟的全流程需求。本文围绕Zemax 中设置半视场角为8度及Zemax 倾斜入射配置方法两大核心操作展开,结合具体步骤、技术细节与延伸场景,为光学工程师提供高实用性的参考指南。

设置半视场角

  一、Zemax中如何设置半视场角为8度

 

  半视场角(HalfFieldAngle)是定义光学系统成像范围的核心参数之一,直接影响边缘视场的像质与系统畸变控制。在Zemax 中设置8度半视场角需遵循以下流程:

 

  1.视场数据编辑器配置

 

  进入Zemax 的“LensDataEditor”(透镜数据编辑器),点击顶部菜单栏的“Fields”(视场)选项。在弹出窗口中,选择视场类型为“Angle”(角度),并设置单位为“Degrees”(度)。在“Y-Field”列输入“0”和“8”,分别代表中心视场与最大半视场角。若需多视场点分析,可通过“AddField”按钮添加中间角度值(如4度、6度),并设置权重系数以优化采样密度。

 

  2.视场对称性与像高计算

 

  对于旋转对称系统,Zemax 默认采用“Radial”对称模式,此时仅需输入Y方向视场值即可覆盖全视场。若需验证像面覆盖范围,可通过“Analysis”→“Calculations”→“ParaxialRayTrace”查看边缘视场对应的像高值。例如,当半视场角为8度时,像高计算公式为:

 

  $$H=f\times\tan(\theta)$$

 

  其中$f$为系统焦距,$\theta$为8度。用户可通过此公式反向校验参数合理性。

 

  3.优化函数与像差平衡

 

  在设置半视场角后,需通过Zemax 的“MeritFunctionEditor”(优化函数编辑器)添加约束条件。针对8度边缘视场,推荐添加“REAY”(实际光线Y坐标)操作数,目标值设为理论像高,权重设为1.0。同时,为抑制场曲与彗差,可联合使用“FCUR”“COMA”操作数,并将视场权重分配为“1-0.5-0.3”(中心-中间-边缘),以平衡全视场像质。

数据编辑器

  二、Zemax如何设置倾斜入射

 

  倾斜入射是模拟离轴光学系统或非对称照明场景的关键技术。Zemax 提供多种实现倾斜入射的方法,以下以序列模式下的配置为例:

 

  1.使用CoordinateBreak面

 

  在透镜数据编辑器中插入“CoordinateBreak”面(面型代码为“COORDBRK”),通过调整“TiltAboutX/Y/Z”参数定义倾斜角度。例如,设置“TiltAboutX”为15度,可使光线以15度倾角绕X轴旋转入射。需注意,Zemax 的倾斜方向遵循右手定则,用户需结合全局坐标系确认实际入射方向。

 

  2.倾斜与偏心组合设置

 

  为实现复杂空间入射,可联合使用“Decenter”(偏心)与“Tilt”(倾斜)参数。在“COORDBRK”面的属性窗口中,勾选“DecenterBeforeTilt”或“DecenterAfterTilt”选项,分别对应先偏心后倾斜或先倾斜后偏心的操作顺序。例如,若需光线先沿Y轴偏移5mm再绕Z轴倾斜10度,则需选择“DecenterBeforeTilt”,并在“DecenterY”输入5,在“TiltAboutZ”输入10。

 

  3.光线追迹验证与优化

 

  完成倾斜设置后,通过“RayTrace”(光线追迹)功能验证光路是否符合预期。在“SystemExplorer”→“Aperture”中,将“ApertureType”设为“FloatByStopSize”,避免孔径遮挡导致光线丢失。对于高倾斜角系统(如超过30度),需在“Non-SequentialMode”(非序列模式)中启用散射分析,并添加“DetectorRectangle”物体捕捉倾斜入射的光强分布。

设置倾斜入射

  三、Zemax非序列模式下的激光二极管耦合分析延伸

 

  基于上述倾斜入射场景,本文进一步延伸探讨一个与Zemax 高度相关的关键词——激光二极管耦合效率优化。该场景涉及非序列模式下的光源建模与光线追迹,具体流程如下:

 

  1.光源参数定义

 

  在Zemax 非序列模式下,插入“SourceDiode”物体模拟激光二极管。在属性窗口中设置关键参数:

 

  X/YDivergence:根据二极管数据手册输入水平与垂直发散角(如10度×30度);

 

  Wavelength:设置中心波长(如635nm)及光谱宽度;

 

  RayCount:建议至少生成1e5条光线以保证统计精度。

 

  2.耦合光学系统构建

 

  在光源后方添加耦合透镜组,通常包含准直透镜与聚焦透镜。使用“LensStandard”物体定义透镜曲率与材料(如N-BK7),并通过“BooleanObject”将透镜与机械结构(如支架)组合。为模拟倾斜安装的透镜,对其施加“Tilt/Decenter”参数,使光轴与二极管发射方向对齐。

 

  3.效率分析与优化

 

  在接收端放置“DetectorColor”物体,设置像素尺寸(如1μm×1μm)以捕获聚焦光斑。运行光线追迹后,通过“DetectorViewer”查看光斑尺寸与能量分布。耦合效率计算公式为:

 

  $$\eta=\frac{P_{\text{detector}}}{P_{\text{source}}}\times100\%$$

 

  若效率低于目标值(如80%),可返回序列模式使用“GlobalOptimization”功能,以效率为优化目标,调整透镜曲率与间距。

 

  通过Zemax 中设置半视场角为8度的精准参数配置与Zemax 倾斜入射模拟技术的灵活应用,用户能够高效完成复杂光学系统的设计与验证。无论是传统成像系统还是激光耦合等前沿场景,Zemax 均展现出强大的建模与分析能力。结合非序列模式下的激光二极管耦合效率优化延伸实践,Zemax 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核心工具地位。

 

  

读者也访问过这里:
135 2431 0251